在八極披掛歌訣中,提到八極最利埋身短戰,而這埋身短戰可不是叫你悶著頭打,兩個人扭抱在一起,這樣就不叫八極拳了。
其實在一些古籍文典中都有提到這類型的應敵之法.....
例如:
拳諺中提到:手到腳不到鬼也打不到,手腳一起到金剛也跌倒。
拳經拳法備要也說:長來短接易入身。若問短拳鬥長手,跟身到腋是良方。
手臂錄:見肉分槍,貼桿深入。

徒:短接?長來?見肉分槍?
凱:長來;可以說是實拳的意思,短接;接手的位置,至於見肉分槍,是指說槍尖快刺中時,再避其鋒趁舊力已去、新力未生時,進行攻擊

剛剛提到「短接」是指接手的位置,那到底接手的位置是在何處呢?
引用一段劉 雲樵老師的話:「抓住對手的手腕其實用處不大。所以與人對手時,要在肘前,不可以在肘後,如果對手進入我們的肘後,就容易受制於人。」
劉老師這段話夠白話了吧!剛好是與拳經拳法備要說的是相互呼應的....
貼得夠近才能發揮八極拳埋身短戰的特色與效果,而貼身有什麼好處呢?
1、可廢其一手,困其二手
2、由於使力點貼近軸心,可以用小力博大力(利用槓桿原理,使用摔打技巧)

例如:八極拳的撩陰掌的應用
1、「撩陰推肩」(金教官)右掌拍擊對方下陰後,再以右掌推打對方左肩或是胸部,利用我方腿部當作支點,造成對方後摔。
2、「撩陰盤打」(阿凱)右掌拍擊對方下陰後,左手臂扣住對方右手臂,再以右盤肘連續擊打對方的胸部。

一般來說,貼身近打要求上中下盤同一時間進入,已達到重心穩固以及攻擊發揮時的有效距離,舉例來說;要攻擊對方鼻頭,不過你必須將攻擊的點往後移(對方的後腦),避免對方只要把頭一往後仰,你的拳頭就撲空了。
而我們常犯的的錯誤,大都為定步不進身、防守時硬頂、未保持攻擊的態勢....
定步不進身,就好比我們常常看到學生打架般,單用手臂防衛,對方步步逼近,你就步步後推退,所承受的力道往往是最大的,又不能有效的進行反擊
防守時硬頂,刻意出力或是集中全身的力量,來進行防守,而是應該要保持鬆柔...

徒:阿凱!你這樣說很矛盾歐!你的手不用力防守,而是採用鬆柔,那不就一下被打趴了.....XD
凱:我指的鬆柔意思是說,要保持平常心,讓肢體可以靈活的運動,這跟打擊時先不把拳握實,在擊中目標前一刻再將拳頭握緊的意思是一樣的,一來可以維持速度,二來可以增加打擊的力道。

肢體靈活,自然會使得移動的速度變快,相對的就可以做到埋身短接,貼身近打的用法。而不保持攻擊態勢,說到這還真是"人"的一大缺點,各位回想一下,有沒有一拳打到對方後,看看對方的反應,如果對方反擊了,你再做一次防守與攻擊呢?連我自己也都會犯這樣的錯誤,只要第一下能夠擊中,就應該接著第二下、第三下接著來,就算是第一下沒有擊中被防守了,那也不應該發呆應該是要變招做第二波的攻擊,永遠不要有想要全身而退的觀念,既然是打鬥雙方必定都會有損傷,只在於損傷比例的大小。

後記...
以上是阿凱我參閱過的資料,以及個人的見解所撰寫,如果你很認真的看完我胡謅的文章,阿凱我很感謝你的捧場,當然如果看官覺得,這根本是妖言惑眾,打擊武術界的信心,那你就把他當成我在胡說八道吧!畢竟文章標題本來就是下胡說八道之傳統武學-埋身應戰。

參考書目
大內八極拳-劉雲樵大師記念專輯 金立言編撰
中國武術實用大全
手臂錄
拳經拳法備要
劉雲樵 宗師 武學心傳:論技篇
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武術 八極拳
    全站熱搜

    西風的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